close


html模版郝蕾 心靈的舞臺才是最重要
3月10日下午,由演員郝蕾和攝影師畏冰合作舉辦的《如是》攝影展在北京798藝術中心映畫廊開幕。此次攝影展由兩人在印度和尼泊爾拍攝的26幅攝影作品以及一部紀錄片組成。在展覽請柬的正面,已剃去一頭長發的郝蕾身穿一襲白衫高舉右手,立於船頭,面朝平靜的河面,宛如一名虔誠的朝聖者。單單用“演員”來定義郝蕾或許有些過於蒼白,除瞭出演多部電影和電視劇外,她還參演過孟京輝導演的話劇,出過自己創作歌詞的唱片,甚至嘗試過做電影導演。有網友評價她是一個“內心強大的女人”,而她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希望自己的氣場是包圍式的,能“讓人感覺很溫暖”。

昨日,南方日報記者獨傢專訪瞭郝蕾。一貫我行我素的她笑稱,電視、電影、話劇這些“舞臺”載體的區別對她來說並不那麼重要,“心靈的舞臺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
臺前:台中註冊商標流程

觀眾是靠吸引而非控制

南方日報:去印度拍攝是在2010年,當時做這件事情的動機是?

郝蕾:畏冰老師當時在時尚攝影方面已經做得很好瞭。他從事商業攝影很多年,希望能做一些純藝術的東西。剛好有一個偶然的機會,我們為雜志拍攝碰到一起,所以就有瞭一起合作的想法。我們聊一聊之後,就有瞭《如是》這個主題。

南方日報:你本身也是佛教徒,去印度拍攝有什麼感觸深刻的體驗嗎?

郝蕾:剛開始到印度我感覺挺失落的。我覺得那邊的環境不是很好,我想要看到的古跡被毀得很嚴重。開始的時候我找不到方向,後來感覺到,學佛是要修心,不能因為遇到不好的環境就不修心瞭。在那裡我感觸很大,這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很深刻的。但是我無法用一個事件、一句話或一個人去形容我的感觸。

南方日報:你是如何看待觀眾們的意見和喜好的?

郝蕾:我不會去看,這些喜好意見對我沒有什麼意義。觀眾是靠吸引而非靠控制的,任何一個藝術工作者,都應該由藝術思維去引領觀眾,而不是本末倒置讓觀眾控制瞭你的藝術思維。如果你不知道表演藝術是什麼,你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沒有聽過,那你怎麼來跟我探討表演呢?如果我遵從某一位觀眾的話語,那我就是在扇自己的嘴巴,就是我在扇那些已故的或現存的大師,包括我自己的老師,和我看的專業書籍的作者的嘴巴,就是在委屈這18年以來我所學所有關於電影、表演和藝術的知識和技巧。

南方日報:你曾經說過你是個生性害羞的人,舞臺讓你覺得很自在,在你體驗過的電影、電視等舞臺中,哪一個讓你最自在?

郝蕾:你所說的那些舞臺的含義都太狹窄瞭,任何一個藝術載體和藝術形式都不是最重要的,心靈的舞臺才是最重要的。如果你可以站在自己的世界裡,站在自己心靈的舞臺之上去表演和呈現,那才是最美的。那是內在的東西,至於外在的形式,真的不那麼重要。

幕後:

泛性別讓我覺得很自在

南方日報:有些人把你看為一個反叛、異類的人,你自己怎麼看?

郝蕾:很多記者會這麼問我,我會回答說,我想知道不反叛和不異類又是什麼樣子呢?我從來都覺得我是處於很正常的狀態,我就是我自己,我不能是別人。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,隻要你不觸碰到底線,不犯法,你可以很自由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。

南方日報:大傢覺得你表達的方式是小眾而不是主流的。

郝蕾:有“小眾”和“大眾”這兩個詞的出現,就說明它們的存在本身都是有價值的。如果沒有人願意去尊重“小眾”,那麼“小眾”這個詞就早在這個世界上消失瞭。在我的意識裡,我沒有選擇“大眾”或者“小眾”,我認為這隻是時間的問題。如果梵高知道自己的畫在今天會賣得這麼貴,那麼他就不必這麼痛苦,生活貧困,愛情不順,他也不必割掉自己的耳朵,但是如果那個時候他不割掉自己耳朵,也就成為不瞭今天的梵高。

一切的藝術不是數學、不是化學、不是物質,它是意識流的東西,是很難解釋的。藝術是相通的,隻不過可能在電影、電視或話劇領域裡,它是大眾的,但是這其實也是藝術的一部分,它本質就是藝術。

南方日報:你在紀錄片裡有很強烈的男性特征,怎麼理解你說的“泛性別”?

郝蕾:“泛性別”其實特別簡單,就是指你拿什麼來展示給別人看。比如說在一個很糟糕的環境裡工作,我不能像女孩子一樣撒嬌說做不瞭,那怎麼辦呢?“泛性別”這個詞是台灣商標申請從英國傳過來的,它基本上是在說女藝術傢,或者是高層面的女人。“泛性別”的女性是有寬廣度、有文化、有表達能力、有社交能力的。我認為對於此時此刻的我,它帶來的全是正面的影響。讓我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藝術圈、文化圈、各行各業裡的有追求的人,結識到更多的人,讀懂更多的書,對生活的理解深入更多。以前我會覺得有些問題,比如說會不會影響我的愛情?讓我喜歡的人認為我不夠女人?但現在我不會這麼覺得瞭。如果那個人會這麼認為的話那說明他氣量太小瞭,他沒有資格愛我。

南方日報:這種性格會讓你覺得孤獨嗎?

郝蕾:人應該有自己的精神世界,我小時候不太理解自己的時候是孤獨的,現在理解自己瞭,我覺得一點也不孤獨,特別好。每個人都不一樣,都不可能完全地不孤獨,我覺得用“共鳴”這個詞比“不孤獨”更好。當你理解你自己的時候,你就會和自己的孤獨站在一起。以前我會尋找和自己一樣的人,和他們在一起,但即使你邀請很多人進入你的世界,他們也不一定能進來。有時候你越想要什麼東西,你可能越要不到。

情感:

理想伴侶就是靈魂的伴侶

南方日報:《浮城謎事》講述的是一段復雜的三角戀愛,你如何看待現實中存在的這種多角戀情?

郝蕾:現在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很快,資訊發達的速度也過快,很容易使人浮躁。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存在的問題,而是很多人都有的問題,沒有好和快,也沒有快樂和悲傷。薩特說過,存在即合理,對很多事物,你隻有承認它的存在,才有可能去轉化或改變它。這些事情我都很理解,但我還是認為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,不是一個人,也不是三個人,如果比三個人更多,那就不是愛情瞭。

南方日報:你理想中的愛情是怎樣的?


郝蕾:最近我一直在說英文裡有一個詞叫做“soul mate”,就是“靈魂伴侶”。也許我們中國很少有人說追求靈魂伴侶的,但是我理想中的伴侶就是靈魂伴侶。靈魂是一個不可捉摸的東西,它不是一個看得到摸得著的現實存在,有時候它離我們非常遠,它包含你的軀體、你的思想,你的所有,是非常深入的。是靈魂指導著我們去愛一個人,去愛一個事業,所以在沒有尋找到自己的靈魂之前,你不可能去愛一個人。我期望的伴侶是看得到彼此靈魂的那一個人。

南方日報:你對愛情的信仰是?

郝蕾:愛情本身就是一種信仰。我永遠都是相信愛情的。我們為什麼不相信愛情呢?愛情是很美好的事情。很多時候我們不相信的,隻是愛情的一部分,因為某些人傷害瞭我們,背叛瞭感情。但是這與愛情本身無關,我們隻是經歷愛情中一段不愉快或者不完美的事件而已。

南方日報記者 范琛

見習記者 周豫

實習生 江艷台灣商標註冊查詢

曾美芬



本文來源:南方日報

責任編輯:王曉易_NE0011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
arrow
arrow

    icm062q0i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